信息來源于:互聯網 發布于:2023-05-22
近兩年,我國預制菜行業發展迅速,據相關數據顯示,2022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,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。在進入2022年后,中國預制菜企業數量已經從十幾年前的2000家,增加至如今超過7萬家。2023年復蘇大勢下,預制菜產業再添一把柴,不斷被“熱炒”。
近年來,預制菜可謂餐飲領域的超級風口,因其具有即買即食、方便快捷及降本增效等特性,預制菜的關注度和市場規模都持續走高,隨著預制菜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、展會之后,在資本追捧下,預制菜的熱度還能保持多久,它又將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?
從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
預制菜是否已經衰落?
預制菜在這種大環境下艱難前行,即使是這樣,同樣也遭受到不少質疑。有不少人稱預制菜的火熱僅是“偽需求”。然而在2023年2月13日,吹上風口的預制菜產業,迎來了一個里程碑式節點——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。這意味著預制菜市場爆發是市場選擇的結果,也是國家食品工業發展的結果。目前,全國各地都在搶抓預制菜產業政策機遇期和窗口期,各類企業也在積極搶占預制菜市場先機,可以說,意味預制菜市場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,預制菜市場也會逐步走向規范化、標準化、專業化。
預制菜
發展中的“攔路虎”
不難發現,隨著預制菜熱浪攀登的企業或許會帶來營收的增加,但在未來也將面臨著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,預制菜的發展將面臨的挑戰,主要包括三大方面:行業的盲目擴張、個性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、冷鏈配送的不確定性。1,行業的盲目擴張
由于預制菜行業的火熱,從而引來數量龐大的企業或品牌加入,導致預制菜行業魚龍混雜,產能整體供大于求。隨著市場成熟,首先會進一步提升并淘汰掉一批不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。好產品需要定位,規劃等長期的建設,并不是靠一句口號就可以奠定品牌形象。有清晰的戰略、完整的標準化的運營管理系統以及執行有效的團隊,是企業做大的根基。
2,個性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
從消費者角度來看,預制菜與西式料理有很大區別,西式料理菜系單一、制作簡單,而中式料理菜系繁多、工藝復雜、并且對口感要求高。因此從味道來說,大部分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表現并不滿意。這就意味著,中式菜品預制化、標準化的實踐面臨更多來自技術瓶頸、商業化路徑及市場接受度的挑戰。
3,冷鏈配送的不確定性
除去制作生產之外,運輸方面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點,從地區分布來看,冷鏈設施和企業分布不均。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的冷鏈硬件設施依然缺乏,設備分布不均,冷鏈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帶和一線發達城市,目前冷鏈整體的布局還未達到較高水平,許多環節的跟進還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,雖然當下可以實現全國配送,但同時也意味著要花費更高的成本。
預制菜行業加速
突圍之路在何方
預制菜市場的競爭是場耐力賽,除了精細化運營和潛心研發產品外,還要考慮消費者的想法,隨著國內消費者對餐飲健康和生活質量要求不斷提高,既要吃得便利,更要美味與健康,那么預制菜領域,該如何做出改變使預制菜重新煥發新生呢?1,品牌定位要明確
目前的預制菜市場上種類分布很多,有“西餐、面點、家常菜”等多種品類,但在預制菜市場中“家常菜”仍是主流,與其隨大眾制作所有類目產品,不如另辟蹊徑,找到更受歡迎的那一條賽道精耕細作,煥發光彩。
2,運營渠道要緊跟時代
預制菜的主要面對用戶年輕群體占大多數,面對不同的用戶群體要用不同的營銷方式,不要一成不變,要善于跟上熱度,比如說預制菜品牌飯乎,它在內容營銷方面就做到了先聲奪人。雖然產品主打“還原中華老味道“的地域傳統菜系,飯乎品牌的年輕化、風格化建設卻十分鮮明——相較大多數預制菜品牌形象,飯乎國潮風的包裝設計和”煲仔飯“軟萌的IP形象更具網感;
在營銷渠道上,飯乎也更接近新消費品牌的路數,不僅在微信、天貓、京東和抖音廣泛建立電商渠道,并在淘寶、抖音同時開通直播帶貨,集客引流。同時,飯乎在小紅書、微博、抖音均有官方賬號,與用戶積極交互,讓消費場景化,品牌故事化。
3,注重品控
食品安全是餐飲行業中最核心的一點,在預制菜市場加速滲透的過程中,消費者對品質將愈發挑剔,這對預制菜的包裝是否安全、配方是否健康、營養是否均衡、口味還原度是否達標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值得注意的是,都市青年時下推崇的“低糖、少油、低脂“等養生飲食方式或將成為預制菜行業產品研發的下一個風口。
民以食為天,一日三餐背后是充滿想象、不可估量的永續產業。在供需兩端的驅動發展和政策規范的引導助力下,我們可以預見,預制菜行業的未來將走得更快,預制菜企業品牌也將走得更穩。